有效的决策

编辑时间: 07-20    关键字:

 

决策是管理者几乎每天都要从事的重要工作。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,是保证决策质量的重要前提。在这个关系企业命运的重要问题上,管理者必须慎之又慎。综合许多管理学者有关决策的论述,在决策实践中,我们大致可以把握这样几条原则:
首先,要准确把握问题的性质,是一再发生的常见问题,即“常态”,还是偶然的例外,问题的根源是什么?换句话说,某一问题是不是导致另一问题一再发生的原因?
第一类,真正常见的问题。管理者日常遇到的问题,大多属于这一类。但是,值得警惕的是,这类问题绝大部分只是一种症状或者表明现象,问题是由别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发的。解决这类问题,应该致力找出问题的根源和本质,不能满足于消除表面现象。比如,在管理中反复发生的员工违章违纪、情绪低落,真正原因往往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恶化、沟通渠道不畅、赏罚失当等造成的。如果舍本求末,一味在现场监督和惩罚措施上下功夫,则只会加剧矛盾,陷入恶性循环。
第二类,问题虽然是在某一特殊情况下偶然发生,但在本质上仍是一项常见问题。
第三类,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。这一类偶发事件发生的概率非常之小,在发生过一次之后可能永远不再发生。
第四类,首次出现的常见事件。这需要和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认真区别。
除了上述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外,其余三类都需要作为常见问题解决,相应制定一种规则、政策,当问题再次发生时,就可根据原则妥善处理。对于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,则只能个别解决而没有常理可循。
有效的决策者需要以主要精力来确定问题的属性。否则,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。决策者常犯的错误,是将常见问题误判断为偶发问题,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,贻误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,再就是没有抓住产生问题的根源,混淆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,其结果都必然导致决策失误。另一种错误,是误将真正的新问题当作常见问题的重复出现,采用了陈旧的处理办法。
其次,找出解决问题的规范。决策的最基本目标是什么,也就是说最低限度应达到什么目的,应该满足什么条件?这就是所谓“边界条件”。一项有效的决策,必须符合边界条件,必须满足达到最低限度的目的。当边界条件规定得越具体越精细时,决策才越有效。
确定边界条件的方法,就是明确解决某一问题应该达到的最低目标和具备的最基本条件。
第三,思考的正确方向。决策首先要研究的是“正当”的决策,而不是研究“能为人接受”的决策。通常管理者的决策,需要考虑许多相关因素,特别是主管上级和被管理者的接受程度。在遇到阻力时,管理者往往会采取折衷的办法。在很多情况下,折衷或妥协是必要的。但是,如果管理者不能正确把握符合规范和边界条件的“正当”是什么,就无法确定正当的折衷决策和错误的折衷决策。总是顾虑别人的接受程度,,可能永无结果。因为这样考虑问题,往往不敢提出最重要的结论,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和正确的答案。
思考的正确方向,是首先从战略上考虑问题,确定正确的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。至于如何迂回、妥协、折衷等,都属于战术问题,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手段。
思考的顺序不能颠倒,不能因为顾虑决策实施的阻力,一开始就抓不住事物的本质,陷入错综复杂的具体事物的泥沼。
第四,决策的可操作性。在决策中,考虑边界条件,是决策过程最困难的步骤,而使决策付诸实施却是最费时费力的环节。如果一项决策没有规定具体的行动步骤、实施的责任人和考核措施,那就还不能算作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决策,而只是一种意愿而已。
考虑决策的操作,必须明确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?应该采取什么行动?由谁采取行动?这些行动应如何进行?
当一项决策的推行要求执行人员必须改变行为习惯和态度时,决策的可操作性更为重要。在这种情况下,不但行动责任必须明确规定,而且绩效考核的标准和有关的激励措施都必须同步做出相应改变。
第五,决策实施后的效果评价和反馈。在决策实施过程中,应该不间断的对决策所预期的结果做出实际评价,并根据情况的变化,适时对决策做出修正。
任何一项产生重要影响,达到预期目的的决策,都是正确的思想方法的产物。遵循决策的基本规律,管理者就能够帷幄运筹,决胜千里。
推荐热图
频道推荐
  • 通知
  • |
  • 要闻
  • |
  • 动态
© 2010-2040 深圳半导体照明信息网 版权所有 About ssla | 网站宗旨:协助政府 服务企业 合作共赢 创新发展! | 备案号:粤ICP备11049648号